Google Translate

【雜談】寫作以外:寫不出來怎麼辦?簡單釐清問題,繼續創作之路!

【雜談】寫作以外:寫不出來怎麼辦?簡單釐清問題,繼續創作之路!

雜談時光_寫作雜談

寫作以外

  作為創作者,在創作途中也難免會碰到一些問題,使得筆下(鍵盤上)的文字停滯,例如:

  靈感在哪裡?我到底要寫什麼?

  明明有靈感、有想法,甚至大綱都擬好了,但是就是寫不下去。

  覺得自己眼高手底,寫不出心裡想要的東西……

  等等諸如此類。

  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該怎麼解決呢?這次的雜談就來探討這道問題吧!

  這篇雜談適用於任何寫作,除了小說以外,只要想寫「文章」,卻發現似乎沒那麼順利,都可以看看這篇雜談,找找是否有對你有用的方法。

  ▲找出癥結點

  當你卡文的時候,一定會感到煩惱或者焦躁。在情緒釋放並且能夠冷靜下來以後,我們還是可以冷靜下來好好找出癥結點。

  只要知道我們「為什麼卡文」、「為什麼寫不出來」,那麼距離解決問題就剩下一半的路程。

  一、找不到靈感

  如果你現在面對的是屬於「我想寫東西,但是找不到靈感!」或者「我想寫,但是想不到題材!」這類的情形,那麼你可能要進一步思考,自己是常常發生這種事情呢?還是說這種情況是偶爾才有?

  我認為「常常找不到靈感」與「偶爾靈感消失」是兩回事,並且面對這兩種情況也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時常找不到靈感

  如果你時常找不到靈感,那麼很可能你還沒有機會靜下心來仔細思考自己想要寫什麼──

  雖然很想這麼說,不過我認為比起「想寫什麼」,更重要的是你「喜歡寫什麼」。

  許多事情最開始的起心動念常常來自於「喜歡」。

  當然,也可能你就是朝著「想賺錢」或者「想出名」的目標前進,我認為如果想要朝著這兩個方向前進,有很多很多案例模板可以供你研究。

  但如果只是「單純喜歡」或者「想要抒發」,那麼更容易讓自己陷入迷茫中。

  舉個例子吧!

  有很多人最開始寫小說的原因是因為想要替自己喜歡的作品寫二次創作的作品(同人文)。

  可能是因為非常喜歡那部作品,又或者那部作品對於自己而言有一點缺憾而想要彌補,所以就打算「自立自強」,將腦海中的想像寫出來。

  當你總是不知道該寫什麼的時候,不如依靠「喜歡」二字帶給自己最初的動力。

  只要有「開始」,就有機會一直持續下去。

  △偶爾靈感消失

  如果你屬於偶爾找不到靈感的這類人,不管是「有題材但是不知道怎麼寫」、「連題材也想不出來」的話,比起坐在電腦面前苦思冥想,我會更建議你出去走走。

  做為一位創作者,我們與書寫工具相處的機會非常非常多,倒是不必那麼急於一時。

  很多人急於創作、急於寫出些什麼,卻忘記最重要的事情是轉換心情。

  從那個資訊複雜、資訊量爆炸的世界轉換成創作的世界。

  也就是從「輸入模式」轉為「輸出模式」。

  在這道轉換過程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沉靜/沉澱」。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靜心。

  所以不管是打坐冥想、出去散步,總而言之你可以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讓自己沉靜下來,這樣你的頭腦才有空間可以運轉。

  如果你想要看到更多關於找尋靈感的文章,先前我寫過三篇關於「靈感捕捉」的雜談,或許也可以帶給你一些想法:

  「【雜談】靈感捕捉:觸動人心的主題是什麼?未來會有所變化嗎?

  「【雜談】靈感捕捉:拼湊故事元素,成為你的新主題!

  「【雜談】靈感捕捉:日常的瑣事竟成為具有生命張力的題材?

  二、已有雛型,但寫不下去

  當我們寫不出來時,也有很多時候是「我已經有想法」,但怎麼下筆都不對,或者說寫了一個段落後就卡住了,不知道怎麼樣繼續比較好。

  可能我們還會面臨更糟糕的情況,那就是覺得自己寫得很糟糕,陷入「繼續」與「放棄」的痛苦抉擇中。

  會令我們感到痛苦的原因更多不是因為抉擇太困難,而是我們根本不想放棄,卻又不知道該怎麼繼續。

  面對這種狀況,我也將其再更詳細地分為兩大類別,並分述面對不同狀況時該怎麼應對。

  △尚未擬好大綱,只有想法

  如果我們已經有初步想法,卻怎麼落筆都不對時,首先我會建議先擬出大綱。

  不見得一定要是傳統的「起承轉合」,也可以是對自己想像中想要寫出來的文章的「分析」。

  你可能會想:分析?還沒寫出來就能分析嗎?

  是的!

  你可以拿出張紙,動筆寫出自己將要寫出的這篇文章的概念、骨幹、中心思想等等,把你想要加入文章的元素寫出來,然後開始連連看!

  聯想是文章構成的基礎要素,就像數學上說的點、線、面一樣。

  我在「【雜談】靈感捕捉:拼湊故事元素,成為你的新主題!」這篇文章也有簡單提及這種方式。

  等到腦海中模糊的概念因而更加具體時,就可以放心地開始寫大綱並且著筆了!

  △已擬好大綱,但寫不下去

  我曾聽過一位網文作者說的話,他說:「如果你已經寫好大綱,但還是卡文,那就代表你的大綱不夠好!」

  這句話我並不完全認同,但的確也有他的道理在。

  我們除了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大綱,找出令我們覺得比較沒那麼順暢的地方外,我們也可以「加寫」大綱,試圖釐清自己書寫出來的段落。

  所謂的「加寫」指的就是寫出細綱、寫出每段大綱裡面應有的流程。

  這種方式很簡單、很陽春,但卻是最方便也最直接的方式。

  當然啦!你也可能跟我一樣,對於寫作是追求快樂、追求無拘無束的感覺,以至於只要把大綱和細部流程寫出來後,就會覺得剩下的「填肉」──也就是寫出作品的過程就像工匠一樣無聊,甚至因而感到痛苦,而這時候我也只能說:忍著點!或者出去走走、放鬆一下吧!

  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也歡迎留言給我!

  三、無法完美輸出腦中想法

  △想的跟寫出來的不同

  對於這點我深深有感。

  在我寫作的初期──甚至在我寫作的第一個十年為止都還有這樣的情形出現。

  對於自己「眼高手低」,覺得腦中的想法實在是天下第一,但寫出來的不說倒數第一,卻也與想像的成品天壤地別。

  這只有一個原因──或者兩個:

  第一,練習太少。

  第二,學識不足。

  而我唯一的(唯二)的答案就是:

  多練習。

  多讀書(吸收知識)。

  聽起來很無趣對吧?但卻是一輩子受益的方式。

  △總是寫到「歪題」

  有在寫小說的人可能會經歷某種階段,那就是:

  「啊!設定好的角色不受控制了!他有自己的思想,會自己跑!」

  「啊!原本的大綱不是想這麼做的,但劇情寫著寫著就歪到那邊去了!」

  說起這兩點,我也是經歷過的,尤其是「歪題」這件事情直到近十年還是偶爾有之,但也很少了。

  會歪題主要就只有一個原因:原本的構思不夠好。

  無論是有沒有寫大綱,最終的核心原因都會指向這點。

  「構思不夠好」的範圍包含但不限於:

  不夠完整,邏輯不曾完善(沒有重新梳理過),劇情與其他設定(人物、背景)相悖,沒有深思過每一名角色的特性或者設定的意義等等。

  因為如此種種,導致我們正式在書寫文章的時候會基於自己的認知、審美、能力等因素不斷進行微調,最後當然就會「歪題」。

  通常情況下,雖然有可能越歪越好,但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破壞文章結構、打壞原本安排好的節奏。

  我曾聽過有好幾位出書無數、也改編過電視劇的網文大佬,他們在擬定大綱時是會花非常多心力甚至長達半年的時間去構成一部新故事的大綱,雖然這不是唯一標準,卻能夠呈現出他們對大綱的重視。

  對大綱的重視也就是無數次梳理自己的故事構想,梳理清楚了、調整好了,自然幾乎不會有歪題可能。

  啊,為什麼問我說是「幾乎」?

  如果你是連載作者,自然可能選擇單純為了讀者、為了數據而服務,這時候或許也就不得不向外界妥協、更改自己的細節甚至是架構,所以我才說是「幾乎」。

  四、其他狀況

  △想不到想寫的主題

  如果你打從一開始就卡住了,連想要寫的主題都不知道,那麼這個問題就大條啦!

  除了前述「一、找不到靈感」的「△時常找不到靈感」段落所提供的方法「先從自己喜歡的開始寫」以外,也可以找身邊最近看到的新聞八卦等等。

  又或者選定範圍出門考察題材、多看書、多學習都可以。

  知識就是力量,同時也是靈感泉源。

  甚至我覺得那些所謂殺人腦細胞的短影音也都有機會成為素材──前提是你不是無腦刷,而是會就一支支影片分析它的內容與結構和數據。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卻還是真的還是覺得什麼都不好,又覺得自己想寫呢?

  醒醒吧!放棄吧!

  你根本就不想寫。

  △失去創作熱情

  雖然我還不曾在文字上失去熱情過,但我曾在繪圖上失去過熱情。

  那次是我第一次在創作的這個範圍覺得「我的世界要毀了」。

  在還沒有繪圖板的年代,當年的我是懷抱巨大的熱情不斷練習練習再練習,並且也樂此不疲。

  舉個例子來說,一張B4紙放橫向,拿起針筆沾墨水,從左到右畫直線練到不手抖、墨水均勻之類的,還有就算很不會用筆刀、美工刀,也努力學割網點,提升自己的美工能力等等。

  而在某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竟然連四分之一個圓形都畫不好,而且原本能夠畫得好的圖畫形狀、能夠輕鬆掌握的技巧也都必須費盡全力才能達到過往的十分之一。

  天塌啦!──那時候的我是這麼想著。

  我覺得自己其爛無比,堪比漉糊糜(爛泥)。

  在失魂落魄了一段時間後,我才慢慢、慢慢恢復了原狀,但我依舊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很後來很後來,我才發現應該是那陣子壓力太大了。

  要命的是,當時候我還覺得自己沒什麼壓力(笑)。

  如果你覺得自己失去創作熱情,甚至連打開Word都覺得讓自己感到煩躁,那麼我的建議是:放過自己吧!

  不要說人本來就需要平衡自己的生活,就算是一台機器,也要好好休息保養不是嗎?

  你也可以趁失去創作熱情的這段期間好好地做一些平常想做而沒有去做,或者嘗試跟自己平常習慣背道而馳的活動,或許可以快速為自己充實靈感也說不定!

  ▲結論

  上面花了這麼多字描述文章「寫不出來」以及對應方法,這裡也想用更簡單明瞭的方式歸納為什麼文章寫不出來的原因。

  主要原因通常分兩大類:

  第一,腦袋裡的東西不夠;

  第二,心情不夠放鬆;

  關於第一點,也只能靠多讀書、多觀察、多體驗慢慢積累。

  所謂的「強大」並非一蹴可幾,而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也是無法省略的過程。

  至於第二點的部分,通常跟自己的情緒有關。

  之前看過「為什麼洗澡的時候總是靈光乍現」的報導,簡單來說,就是人在放鬆的狀態下更容易激發創意。

  我想,只要把握這兩個準則,就能大幅減少「寫不出來」的機會。

  或者你還有其他想法或者疑問,也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在我發布的平臺上追蹤我、分享我的文章,也歡迎拜訪下列網站:

  個人網站(穆如清風):https://www.deardeer.name

  粉絲專頁( 圓糰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3744204457

  期待你的留言與分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error: 叮咚,這裡是不得已的簡單保護機制。因作品屢次被盜取販售,故決定開啟保護,如有不便,請用力咒罵那些缺德者,懇請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