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Translate

【雜談】文章結構:連載邪典!止損腰斬又不想打壞口碑的絕佳方法!

【雜談】文章結構:連載邪典!止損腰斬又不想打壞口碑的絕佳方法!

雜談時光_寫作雜談

文章結構

  如果你是一位連載小說作者,你會很需要這篇!

  開宗明義:這篇雜談將跟你談談「作品該怎麼腰斬才不會打壞文章結構」。

  也就是你腰斬了,讀者搞不好還沒發現,只會覺得這篇故事好像比較短、比較簡單,但看不太出來是被你突然決定腰斬的!

  對於連載小說而言,這根本祕笈中的祕笈──

  而且其實超簡單!

  開頭先說好,我不鼓勵腰斬!我鼓勵在剛開始不要看數據,耐心定時定期連載,完成自己的作品!

  長久的耕耘比一時的數據其實更重要。

  但如果你真的很缺錢,特別是在收費連載市場想要在最短時間內闖出一片天,那麼這篇雜談對你來說絕對會是有用的文章。

  嗯……「小說寫作邪典」,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文章結構的兩大類型

  一、一般的作品結構

  我曾寫過的雜談中,提及「文章結構」的有下面幾篇:

  【雜談】新手起步:從頭開始構思一篇故事!一句口訣教你完成!

  【雜談】新手起步:作文寫不出來?無私教你從零開始的作文創作法!

  基本上大抵不出「起承轉合」這樣。

  一般而言,我們在安排故事大綱的時候也是如此。

  在一部完整的故事中,「起承轉合」就是一個簡單的文章框架。

  又或者,你也可以參照八股文模式,更進一步細化起承轉合來讓自己的故事更加細緻。

  然而這樣的狀況在連載作品中一定會碰到某個問題──

  如果我是追求及時數據的作者,我想要放棄這部故事,無論是斷尾不填坑(放棄這篇故事並停止連載),又或者腰斬(草草收尾),不管怎麼樣都會打壞口碑吧?

  如果說直接刪掉整部作品,那也不算個好方法。

  於是如果想堅持下去,要不是自己內心痛苦,要不就是後面寫得亂七八糟,怎麼樣都不利於長期發展。

  特別是收費的作者,那就更慘啦!

  打壞口碑=喪失金錢來源,那就糟糕啦!

  我們都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對吧?

  二、腰斬也不會被發現的小說結構!

  市面上的小說大致分為兩種:

  △一篇單篇故事

  通常是單行本小說(全一冊),也有可能故事比較長,但最多分上下集或者上中下完成。

  這種也屬於第一大段的「一般的作品結構」裡面。

  直接爽快地運用「起承轉合」這樣的結構去擬定大綱是沒問題的。

  △超長篇故事

  這樣的故事通常超過30萬字,也就是如果是實體印刷,大概也要超過三本書的程度。

  小說的內容字數多寡並不代表「水分」多寡。

  「這篇小說很水」或者「水分太多」指的都是作者混字數。

  但小說的字數很多,也有可能是該位作者在塑造角色時特別用心,也可能是裡面的事件多、形容多。

  知名小說家倪匡(也是我超喜歡的作家)曾有部作品,從頭到尾就是主角衛斯理與白素夫婦對著(印象中是)特務黃蟬帶來的照片分析討論,從頭到尾竟都沒讓人感覺到無聊!

  也就是那時候,我赫然發現,原來形容詞這麼有魅力──好吧!離題了。

  總而言之,如果你想寫的是那種超長篇、大長篇的故事,一般的「起承轉合」故事結構可能就不那麼適合你了。

  在這種情況下,若還是會固定連載曝光作品,大綱的擬定也就需要「變通」一下。

  怎麼變通?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腰斬連載文也不會被發現的方法

  一般而言,你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想要「快點結束」自己手上的作品。

  這時候,如果想要趕緊腰斬自己的作品,卻又不想讓讀者看出端倪,那該怎麼做?

  精華的片段這不就來了嗎?

  一、劇情結構:段落式

  我們將原本「完整故事」的「起承轉合」分為「大段落」與「小段落」。

  △大段落:首先確立核心

  簡單來講就是故事的最大概念──

  你想要寫一篇什麼樣的故事,我們先確立,然後再想其他。

  一句話:第一步先確立核心。

  例如「打怪升級換裝備」為主軸的故事,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主角因為什麼原因開始踏上旅程,每經過一道關卡,就會得到一件裝備或者一段友誼。

  這點就是所謂的故事骨幹,我在「【雜談】文章結構:確立故事骨幹,再「穿衣服」──剝去外皮,人人都有雷同結構!」這篇雜談曾經提及。

  於是我們的大段落就是這樣:

  ■開頭

  主角被抓進生存遊戲的迷宮中,不破關,就會死。

  ■過程

  需要經歷重重關卡,關卡途中會獲得對破關有用的道具,可能還會「收穫」真誠的或者虛偽的小夥伴。

  ■結局

  最後一關,發現大魔王竟然是自己認識的人!決鬥!並且結局。

  ──沒有省略,就是這麼簡單。

  簡單來說,就是你需要設定「開頭」、確定「結尾」,並且知道你的過程中大致上在幹什麼,也就是說你要心裡有數

  例如說:生存遊戲的題材主打闖關,打魔王的題材主打就是打越來越強的怪,霸道總裁愛上我的題材過程為她逃他追她插翅難飛。

  △不要設定太細緻

  簡單來說,在最初的時候,我們的設定不要太細緻。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真的真的「意志堅定」,將自己故事的核心骨幹與主軸全都確立並且執行。

  而且還有個要點:緊扣主軸,把握強幹弱枝。

  這點我之前的雜談提過了,這裡就不重複說明,僅附上連結供查閱。

  簡單地來說就是要很貼合主題就是。

  二、故事安排:重點式

  一般而言,我們會這樣設計一個故事:

  主角為了要追求最終目標,可能是復仇、可能是追求某種原因、可能是保全性命,經歷了一大串事件後終於到達目的。

  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一些轉折或者意外,都是作者企圖讓故事變得有趣、變得精彩的設計,而大致上也是遵照「起承轉合」這個特點。

  但是連載的故事如果想要因為數據而調整方向、變更故事走向,甚至想要腰斬開新的作品,結構就一定會被破壞。

  △安排故事的要點:頭尾最重要!

  所以故事的安排就要注重一點:

  頭尾重,身輕。

  意思是原本的故事是:

  ∥開頭→連貫事件→連貫事件→連貫事件→連貫事件→結尾

  現在就要改成:

  ∥開頭→單獨事件→單獨事件→單獨事件→單獨事件→結尾

  就像是單元劇一樣。

  你可以從超長篇的漫畫,像是知名的《烏龍派出所》、《名偵探柯南》以及《銀魂》等作品看到這類型的表現方式。

  △單獨事件也有眉角!

  在連貫事件中,主角的前進方向就像是直線,並且會經由直線前進的過程中不斷累積。

  如果作者厲害點,你會發現這樣的故事前前後後環環相扣,每一件小事件、每一個不經意的舉措甚至是每一句話都可以變成一個「節點」,等到劇情進行到後面的時候再次出現時,讀者的驚喜感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如果是隨時可能修正或者腰斬的連載型故事呢?

  想要堆疊?可以。

  想要環環相扣?也可以。

  但是必須注意細節。

  ■超級細節:集中!

  集中你的故事段落。

  不要在單一單元內給出太多「期許」,不要「發散」你的故事段落。

  「期許」與「發散」的意思是,當你在設定故事時,在「開頭→單獨事件→(中略)→單獨事件→結尾」的過程中,不要設立太多近程、中程目標。

  例如復仇者要去征討最終BOSS的過程中,不要讓征途的事件與事件之間產生強烈的連貫性,同時也不要給太多先決條件。

  一定要經過A才能達到B,前往C的先決條件一定要有經歷A與B時所獲得的元素。

  在線性的故事過程,也就是一篇完整的故事中,這樣是可以的。

  然而如果你隨時可能改變方針或者腰斬,那就不要這麼做。

  你可能會想問,這樣會影響故事精采度嗎?

  不會。

  單獨事件也可以很精采、很感人,不過那僅限於單獨事件內。

  如果單獨事件內有邁向結尾的「必需品」,那它就是主線、不可刪減的一部分,就算你想腰斬自己的作品,也請乖乖寫完。

  三、世界場景:開拓式

  我曾在「【雜談】寫作概要:世界觀越詳細越好嗎?為什麼說世界觀是新手殺手?」提及詳盡的世界觀設定部分,如果你有興趣,可以點連結前往閱讀。

  這裡也就簡單地提及,連載文的世界背景與世界觀設定一樣就是一句話:

  掌握大概念,拓展小地方。

  這種方式能夠幫助你省時省力,還可以免去不必要的細節困擾。

  等到你寫久了,熟練了,這個段落的雜談對你來說也沒用了。

  為什麼?

  當然是因為你寫久了、熟練了,思考的速度跟光一樣,咻咻咻就出來了,這類型的煩惱就不見啦!

  △掌握大概念

  所謂的「大概念」指的是你的世界的大致背景是什麼?

  例如修仙世界的基礎設定是什麼模式?

  仙界與凡界到底可不可以互通?

  宗門跟宗門之間有沒有競爭關係,還是一致對外採取「仙魔對立」的二元手法?

  修仙者跟修仙者之間有沒有階級分別?還是單純實力至上?

  「升等」的等級名稱是什麼?

  總之大致上的概念都要清楚。

  至於細節的部分,等到你有用到再設定也不遲。

  △拓展小地方

  所謂的拓展,可以想像自己在遊戲當中「開地圖」一樣。

  走到哪裡、設定到哪裡。

  例如冒險小說中,你有一個大致上的世界概念與認知後,其餘細節的部分就是「時到時擔當」。

  只要記得你的「地圖開拓區域」不能與自己的大環境背景有所衝突,那就可以了。

  △還有個小撇步

  如果你是一個長久以來筆耕不輟的作者,倒不如給自己筆下的故事一個「元宇宙」。

  無論你想寫:架空古代、修仙題材、奇幻世界等各種世界,每種類型都統一用一種設定。

  這樣等到你就不用額外去想經濟與社會背景等的合理性問題,只要把皇帝、把領主的名字改一改,基礎的文化概念也變一變──噹噹!又是一個全新的背景。

  你會覺得這樣千篇一律嗎?

  錯。

  設定是一時的,是為了襯托故事存在的。

  有趣的設定層出不窮,但只有精彩的故事本身才是雋永的。

  四、角色塑造:黑洞式

  我覺得腰斬文會讓人特別突兀的部分,除了關卡的設定頭重腳輕,還有一個很大的部分是:

  前面詳盡的人物刻劃與角色數量、角色支線(個別角色的故事)突然之間消失了!

  「欸欸欸!作者!那個誰誰誰的後續故事呢?」

  「不是啊!之前那個誰不是要當壞人?結果呢?」

  ──大概是這種感覺。

  想要避免這種狀況,你必須清楚知道下列幾點。

  △收束目光!把重點放在主角身上!

  主角為什麼叫主角?因為他是「主要」角色。

  所以請把重力場放到你的主角身上,你的主角就是「黑洞」,吸引著一切精彩的故事因子往他身上撲。

  主角的使命就是積極帶動故事發展或者帶領讀者探索故事

  所以當你將聚光燈聚焦在主角身上,讓他本身帶動故事時,就算你的故事突然間「腰斬」,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記得!就算隨時可能腰斬,角色還是要成長!

  一般而言,以出版社編輯的角度,會覺得一篇完整故事的主角是需要成長的。

  意思是主角要有所改變,不能跟最開始一樣。

  如果你的故事在主角變化過程中突然「啪!沒了!」,是不是很奇怪?

  我還記得以前我看一篇滿喜歡的運動漫畫,大概就是主角從心靈上弱弱的狀況,到開始熱血沸騰時,突然之間那篇漫畫就腰斬了……

  什麼比賽都還沒打,也沒有前往世界舞台……啊!懸念!

  一方面是他最開始的設定很完整,目標訂得太遠,縱使那可能是主角的豪情壯志,但也確實將讀者的期許拉到很久以後;

  另一方面,也是他的主角剛振作熱血就沒有以後了。

  就像斷崖一樣,很突兀。

  如果你也希望「主角正隨著故事慢慢成長」的特性,同時又私自期待如果哪天你因為數據或者因為自己真的不想寫了、腰斬故事時不要讓讀者感到突兀,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邪惡對吧?

  但這篇雜談的主題就是這麼邪惡,讓我來告訴你!

  ■方法一:開局就來個當頭棒喝!

  前面我們說過不要把故事的期許拉太遠,不要設立太多近程、中程目標,對於角色而言也是這樣的。

  前面我們說過,連載小說的故事安排是這樣的:

  ∥開頭→單獨事件→單獨事件→單獨事件→單獨事件→結尾

  我們在開頭讓主角登場,表現出他的強烈特質後,在第一個單獨事件就要給予主角當頭棒喝,並以此作為故事展開、故事延續的起源。

  例如《名偵探柯南》,意氣風發的少年偵探在最開始出盡鋒頭,但馬上就被打昏灌了縮小藥,此後一切他就得假裝小孩子。

  某部小說開頭的冷酷霸總受到重創癱瘓,接著就開始隨著劇情慢慢轉變性格,從暴躁到沉穩,從無情到體貼。

  因為開局有個當頭棒喝,後面的轉變也就理所當然。

  ■方法二:每次的事件都要促使改變

  如果你不想使用雷同於破題法的方式給主角來一計棍棒,那也可以在每一個單獨事件都讓主角調整一次個性。

  例如:

  原本嫉惡如仇的主角在第一次的事件看見可憐人反抗家暴殺死近親,不再認為每個殺人犯都一律該死;

  第二次事件開始時,他會去思考犯罪動機。

  第三次事件書寫的過程中,不管你有沒有考慮到是否腰斬小說,可以再進一步進行變化。

  把握這個原則:穩紮穩打,鮮明轉折。

  穩紮穩打就是不要把變化放在未來,而是當下。

  不要說「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朝一日也會變成那個模樣」,而是在當下就讓角色有所變化。

  鮮明轉折是,每次遇到一個新鮮的事件,就給角色一次感悟的機會。

  對於這種連作者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腰斬的作品,最好應對的方式就是把握每一個當下。

  △如果是群像劇?

  如果要以「這篇文章很可能被腰斬」作為前提,群像劇其實是很不利的。

  這類型的作品很容易在腰斬時讓讀者感到突兀,不管你收尾收得再小心,也容易讓讀者看出來。

  但如果你真的真的超愛群像劇呢?

  也是有方法的。

  慢慢出現,像這樣:

  ∥主角─故事─故事─故事─結尾。

  ∥╳╳─出現─故事─故事─結尾。

  ∥╳╳─╳╳─出現─故事─結尾。

  又或者:

  ∥主角─故事─故事─故事─結尾。

  ∥╳╳─出現─故事─結尾─╳╳。

  ∥╳╳─╳╳─出現─故事─結尾。

  ╳╳指的是那名角色還沒正式出場,可能是完全沒出現,也可能是只存在於他人的口中。

  不要一下子拓展太多戰線,也不要把「期許」(目標)拉很長,慢慢來,並且務必保持自己的重心在相對重要的角色身上。

  這樣一來,如果你突然覺得「這部故事是不是數據稍微緩緩下降了?」的時候,你就可以翻出自己的故事大綱,開始調整讓某些角色提早完成他們的故事、提早退出舞台。

  ▲讓我們用一句話結論!

  前述的幾個段落,我說明「可能隨時腰斬的小說」要怎麼安排比較妥當。

  就算腰斬也要神不知鬼不覺,不要打壞自己的口碑!

  我依照結構與故事流程、角色設定等細節能想到的都寫出來了。

  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是這樣的:在最開始,耐心地完成每一部作品是首要的。

  你需要累積自己的作品集,而你也會在累積作品的過程中不斷進步成長。

  但如果真的有「不得不」或者心理支撐不下去的時候,這篇雜談所談到的內容或許能夠幫助你輕鬆解套。

  在這裡,我認為有一句話特別適合總結這篇雜談所提到的「技術」,那就是:

  把握每個故事的段落,著眼當下。

  除了最終目標,不要把每個事件的著眼點放太遠,如此一來就方便你根據讀者回饋隨時調整自己的故事,甚至方便你不著痕跡地腰斬作品。

  但是請記得,開頭與結尾都還是要乖乖寫完!

  洋洋灑灑了五千多字,這篇「邪典」式雜談就到此為止啦!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在我發布的平臺上追蹤我、分享我的文章,也歡迎拜訪下列網站:

  個人網站(穆如清風):https://www.deardeer.name

  粉絲專頁( 圓糰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3744204457

  期待你的留言與分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error: 叮咚,這裡是不得已的簡單保護機制。因作品屢次被盜取販售,故決定開啟保護,如有不便,請用力咒罵那些缺德者,懇請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