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Translate

【雜談】文章內容:套路與反套路!寫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劇情其實超簡單!

【雜談】文章內容:套路與反套路!寫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劇情其實超簡單!

雜談時光_寫作雜談,閱讀更多《雜談時光》專欄主題......

文章內容

 

  「又是這種套路!」

  這句話或者類似的話,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吧?

  根據教育部國語字典的解釋,「套路」的意思是「體育比賽中成套的戰術」,如果應用在小說或者故事情節中,常常指的是一些常見的情節。

  或許那些情節在最早一批作品誕生時是十分新穎且受喜愛的,但因為不斷被使用,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俗爛(爛俗)的橋段。

  ▲什麼是小說中的套路?

  小說中常見的套路是指常見的橋段(哏)。

  「劇情」這個詞太過籠統,比較像是一種雷同的題材,例如打怪升級換裝備、霸道總裁愛上我這一類的大架構。

  至於套路則指的是更小範圍的事件。

  一、常見套路舉例

  常見的套路例如說:

  一開始主角(或者主角團隊)是處於弱勢狀態,最後在對方志得意滿的狀況下突然之間威武起來,頻頻將對方打臉,讓對方抬不起頭來(或者滅掉敵方隊伍)。

  又或者主角成長後的強大讓曾經對主角不好的人痛哭流涕、悔不當初,然而無論對方再怎麼求饒,主角依舊對昔日的惡人施加不成比例原則的懲罰這種雖然不符合法治社會概念、卻依舊大快人心的橋段。

  也可能是主角突然有個靈感或者突發奇想進行了某種事,最後成為成功關鍵。

  也或許是主角路上撿了個落魄的、失憶的人,最後原來對方是貴族,給予千百倍的回報等等。

  如果這樣說你還不明白,那也可以看看電影──

  好萊塢模式。

  如果你常看電影,看的電影當中還有不少商業片,你會發現許多電影的起承轉合(包含細節部分)根本一模一樣。

  就像是換張皮一樣。

  二、套路真的不受喜愛嗎?

  如同先前我曾寫過的一篇雜談一樣,雷同的主題層出不窮,難道讀者不會膩嗎?

  這點也就不得不提到其實很多作品的劇情與橋段,骨幹都是一樣的。

  除了你需要抓緊人心與人性,抓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痛點並且加以紓解、成為大快人心的橋段以外,你還需要耐心去書寫類似的情節。

  什麼耐心呢?

  講白點,就是換皮的耐心

  例如同樣都是「復仇爽文」或者「真假千金對壘」的作品,寫得好的人會額外加很多元素,例如角色塑造與人物互動,讓整部作品活起來;

  寫得差的人可能就很單純地「只想要寫自己想寫的情節」,導致成品粗糙,有種:「又來!」的感受。

  但說真的,如果讀者真的不喜歡某種類型,會鮮明地在數據上表示。

  如果是題材的部分,還可以從市面上的出版作品看出端倪。

  畢竟出版社是一家公司,需要賺錢,比起單打獨鬥的連載、獨立出版作者而言,他們更需要在意這項題材是否賠錢。

  所以當你猶豫自己喜好的題材是不是過氣,改寫套路(或者粉飾套路)是不是會被讀者拋棄,那就去書店逛逛吧!

  ▲開始反套路!

  前面說了這麼多,終於要進入重點啦!

  我曾經認為「反套路」是項高超的技巧──需要作者的腦細胞不斷燃燒才能想出來,但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你可以用非常簡單的方式擬出反套路的橋段,並且將其加入自己的故事劇情中。

  方法非常非常簡單,就怕你不做。

  一、反套路的概念

  不免俗地,我們來簡單提提反套路是什麼。

  當一件事情按照常見的劇情模式發展(常見的套路),或者按照故事邏輯行走(故事內的既有設定),最後卻「蹦」出了與觀眾設想的狀況全然不同的情節。

  舉例:

  主角撿了個身著華服的落難者,原本以為對方可能是個大人物、會給予回報,結果一段時間後發現他只是個小偷?

  不,更反套路的是:

  他才是被給予回報的對象,其實是個普通人,而主角撿了他也只是很平凡地幫助一名落難者而已──而這項發現也會成為劇情中的一個笑料,只要作者寫得生動,也就變得很有趣。

  也可能會有這樣的情況:

  主角覺得村子裡的冤家半夜會來報仇,所以決定在家裡周遭挖坑,結果卻因為半夜起床如廁時自己掉坑裡,意外躲過仇家報仇?

  不,更反套路的可能是:

  主角掉到坑裡後,發現家裡竟然有坑道,好奇順著坑道往前爬,與冤家相對兩望眼的過程中,還有一隻叼了誰家醃肉的老鼠與他們相會,變成像是美式動畫一般的生動場景。

  總而言之,無論如何,反套路就是這類特點:

  違反常情。

  違反邏輯。

  違反人的心理預測。

  二、我想不出來的話,要怎麼反套路

  如果你覺得你的腦袋瓜跟我一樣,只注重邏輯而罕有創意產生,但又想要寫出這麼有趣的作品,該怎麼辦?

  前幾個月的我可能也想說:我也想要知道怎麼辦啊!(哭喊)

  現在的我則會說:來吧!讓我來教你!

  △用務實的方式進行:從相反開始

  首先請拿出一張紙來,寫下你想到的橋段。

  如果要拿既有作品的橋段(別人的)也可以,反正不發表、就當練習。

  接下來需要這樣練習:

  ■【橋段】→【順應邏輯會怎麼發展(或者順應你自己一般時候的想法)】

  ■【邏輯(常態)發展】→【完全相反的狀態是什麼?】

  我們拿〈九品芝麻官〉這部作品進行舉例:

  ■【橋段】→【邏輯發展】

  【媽媽給了兒子皇帝欽賜的尚方寶劍護身】→【緊急時候成為救命符】

  ■【邏輯發展】→【完全相反】

  【理應成為救命符】→【因為是前朝皇帝所賜,變成催命符】

  這就是經典的反套路。

  最後,主角包龍星反而是利用看起來不重要的學藝劇情(學習吞劍)安全度過這次危機,達到了劇情上的環環相扣。

  從「救命符」變成「催命符」就是完全相反的發展方式。

  △儲存你的邏輯

  你可以利用這種方式累積大量素材。

  如果想要順便累積其他的靈感片段,你可以這麼做:

  ■【橋段】→【邏輯發展】

  ■【橋段】→【100%相反發展】(完全相反)

  ■【橋段】→【50%發展】(好像有點違反,又好像很邏輯)

  舉例非黑即白的方式可能較容易,畢竟貼標籤與反標籤都是很無腦、方便大腦整理歸納的過程,但如果是50%呢?

  或者30%、60%、90%,大致相同,但又有點微妙不同?

  總而言之,你可以試著從【橋段】拉出各種不同的發展路線,並且將這些素材整理起來。

  三、需要注意的眉角

  當你設計好了自己的「反套路橋段」並且融入劇情時,你可能還會需要注意一些地方。

  這些小地方或許你都早已經知道,但在著重於構築反套路情節的過程中,你還是需要反覆意識到這些問題。

  △過度重視套路與反套路導致失焦

  我看過不少小說,作者的頭腦真的是讓我想要好好挖掘研究一番──

  他們的作品豐富而有趣,每次都能寫出讓人意外且讓人神往的情節,然而繼續看下去後,卻會發現一個很重大的問題:

  不耐煩。

  因為劇情主軸沒有推進,人物與故事進度一直停留在原點。

  角色沒有變化、沒有成長,劇情沒有推進,看久了也就不耐煩了。

  你需要注意的是:

  縱使你的情節很有趣,但是但凡你寫的是小說作品,你就需要推進你的劇情。

  適當地把你的有趣橋段「存起來」,放到下一部作品。

  你在寫的是小說、是故事,不能只在原地踏足。

  △注意角色表現

  當你的反套路呈現在角色的表現時,你需要注意的是你是否有使你的角色偏移(OOC/Out of character)。

  性格偏移會致使角色本身的邏輯混亂,當一名角色(特別是主角或者主要配角/常出現的角色等等)本身反覆無常時,會讓讀者無法理解、產生錯亂,進而拋棄你的作品。

  這樣的狀況顯然你也不樂見,對吧?

  或許現實生活中都會碰到有人「一下子這樣,一下子那樣」,但作為故事中的角色,除非是特別的設計,我們都會需要他有個大致上的個性骨幹與反應。

  比起現實生活中的人,故事裡的角色更是修剪枝椏後的存在。

  不管是套路與反套路的橋段,你都要記得,不要為了遷就套路而讓你的角色偏移、違反個人邏輯。

  △簡單地統合這段重點

  簡單地來說,你需要意識到你是在寫一篇故事,而不是寫單一橋段。

  故事是主體,橋段是主體裡面的一個章節,所以重點還是「主體」,將主體寫好才是最重要的。

  ▲技巧小總結

  如果你想要寫出「反套路」的橋段,可以不用仰仗虛無飄渺的靈感。

  靈感可以用務實的方式練習出來,反套路當然也可以。

  如果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可以找喜歡的作品情節出來練習。

  如果不知道怎麼樣練習,先從100%相反的方式開始。

  但總而言之,有練習才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在我發布的平臺上追蹤我、分享我的文章,也歡迎拜訪下列網站:

  個人網站(穆如清風):https://www.deardeer.name

  粉絲專頁( 圓糰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3744204457

  期待你的留言與分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error: 叮咚,這裡是不得已的簡單保護機制。因作品屢次被盜取販售,故決定開啟保護,如有不便,請用力咒罵那些缺德者,懇請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