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Translate
【雜談】文章結構:學校教的作文不會是垃圾!快速認識學校作文怎麼幫你變出精華文章
【雜談】文章結構:學校教的作文不會是垃圾!快速認識學校作文怎麼幫你變出精華文章
不知道各位對於在學時期的作文課有什麼感想?
會不會覺得:作文就是浪費時間的垃圾!
文案只要隨便想想(甚至給AI生產)就有,如果是SEO文章,也不乏業界大佬頻繁貼文說,文筆優美只有國文老師喜歡等等。
錯了,這根本搞錯重點!
學校的作文重點從來不是文筆優美,而是文章結構。
會這樣說的人根本不懂作文到底在教你什麼。
作文其實很有用!而且超級有用!
至於有用在哪裡?作文的重點到底在哪裡?這一篇雜談會提到這個部分,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對學校的「作文」迷思
對於「作文」沒有用的觀點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作文沒用呢?
其實,那是因為平常大家都頻繁用到作文而不自知。
一、只有考試用得到
許多人認為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課堂、應付考試,他們根本不想要寫作文。
但事實上,真的用不到嗎?
出社會開始找工作時,需不需要言簡意賅又邏輯暢通地寫出履歷表介紹,向公司推銷自己?
作為行政、業務等,需不需要寫報告或者整理一些文件?
如果你夢想做自媒體工作,或者擁有一技之長想要走教學路線,需不需要整理課程綱要教學?
這些全部都和作文有關。
我不是牽強地將這些工作與「作文」連線,這些是真的有關的。
二、追求無用的華麗詞藻
也有人很喜歡舉例課本教的,什麼駢賦追求華麗詞藻而流於無病呻吟,所以也把作文毫不留情地貶入谷底。
且不提批評的人連古人的字彙量都遠遠不及,也沒有讀過幾篇駢賦,怎麼就這麼照本宣科論斷了呢?
更何況作文的重點又不是優美文筆。
作文的重點從頭到尾都是結構。
優美文筆的定義又是什麼?
排比句型?美麗的詞藻?
這些都是額外增添的項目,根本不是重點。
三、浪費時間想用不到的東西
如果你以前讀過我的《雜談時光》,大概都會看到我一直鼓勵讀者「就是現在!立刻拿筆(鍵盤)起來寫!」
為什麼呢?
因為越寫、速度會越快,而且你的腦袋到最後幾乎不用思考就可以寫出言之有物的長篇大論。
在學校寫作文,等於花爸媽的錢、自己不能做其他事的時間培養一技之長啊!超開心的有沒有!(被父母扁)
人的「輸出資訊」(無論是寫作或者說話等「創造」)是這樣的。
首先看見人事物資訊(或者受到刺激,與親朋好友聊天等)
↓
輸入頭腦
↓
頭腦中思考運轉,擁有初步概念
↓
邏輯地組織概念,並且建立結構
↓
寫出來/說出來/任何形式表達出來
學校的「作文」在教你什麼呢?
就是最重要的「邏輯」、「組織」、「建立結構」。
用更淺顯易懂的說法就是:快速說明重點,並強化重點。
更厲害的人甚至能夠舉一反三,將作文轉化為說服利器──於是,金牌業務就誕生啦!超強KOL就出現啦!
(雖然我不會教人怎麼賺錢,但頭腦動得快的各位應該想到這就是過年洗腦歌的什麼財源滾滾來的基礎了(笑))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能運用到的,絕對不會是浪費時間。
▲「作文」的重點在這裡
再強調一次。
學校的作文重點從來不是文筆優美,而是文章結構。
具有「邏輯」且結構「紮實」。
簡單來說,就是按著「起承轉合」寫不會有錯。
當然也別傻傻的,記得要變通。
如果你想要寫一些立論強烈、風格強烈的文章時,你的「轉」,也就是「但是」、「然而」記得不要寫成故事性的風格,而是可以由反方或者其他舉例,以另一種方式論證自己的說法其實很有力,或者也可以表達也有例外之時,需要使用者(關注者)注意,以加強自己的專業性等等。
△如果的如果,你還是想關注文筆呢?
也可能有人真的需要優美文筆──但問題來了!請定義文筆是什麼。
豐富的文法句型?
華麗的詞藻?
早期有人定義:「有韻者為文,無韻者為筆。」
現在我們雖然已經都把它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但事實上「文筆很好」還是有一定定義存在──只是絕對不是單純的什麼詞藻華麗之類的。
具體說來,有這幾項(如果你覺得我有寫漏,歡迎補充):
■行文流暢
「好的文筆」最基礎的絕對是這點──甚至我認為「行文流暢」就是文筆的基礎與標竿。
至於要怎麼流暢?請麻煩開口發出聲音唸出來。
唸不順,就是不流暢。
這是很直觀的事。
有時候你會覺得這句話就已經寫得很好了,但還是有哪邊怪,唸出來就知道了,真的。
■邏輯明確、論述完整
在你的文章提出立論時,要有邏輯完整且清楚的文字支撐你的論述。
更明確地說起來,邏輯明確就是你的描述是否能夠將一項「概念」進行「判斷」、「推理」並且反應「現實」(判斷與推理概念,將因果關係連結)。
具體舉例大概是這樣:
假設我的結論是:「這家的水煮魚是一絕!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
則我就是判斷這家店的水煮魚是第一名(概念)。
原因是(推理的過程與內容)(利用見聞支撐):
1. 「我總過吃過北中南二十多家水煮魚(請看我的網站食記)。」──以曾經吃過不同店家的支持自己立論。
2. 「我愛好水煮魚,甚至特地去水煮魚發源地重慶自助旅行,十天的旅遊時間我吃了二十餐的水煮魚。」──以自己的「實地考據」、「田野調查」支持自己的立論。
3. 「我也會自己下廚,在網路上購買原產地的香料與辣椒,自己跟著網路大廚教學做料理,在年節的親戚聚會上小露一手並且大獲好評。」──以自己也算是個「懂行的」的身分支持自己的立論。
接下來,我還會說(利用知識支撐):
1. 「這家水煮魚的用料如何,辣度如何,魚片外觀厚度與口感如何,湯汁如何。」
並且同時會論述(利用除了水煮魚本身以外的搭配進行側面支撐):
2. 「此外,他們使用的米飯/米線等等配料如何如何,與水煮魚本身十分搭配。」
於是讀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們都能夠藉由作者的論述強化對作者要介紹的這家店的水煮魚產生「喔!這家水煮魚真的讚!」的印象。
但假設作者說:
「這家店的水煮魚是第一名!因為他們店裝潢高級、空間寬敞、冷氣夠強,所以吃的時候不會汗流浹背不舒服。」
這樣讀者會信服嗎?
不可能啊!
因為「水煮魚好吃與否」和「冷氣強不強」根本沒有關係!
■有始有終
你有沒有遇過一種情形?就是在網路上看文章的時候,明明標題或者內文有說「其實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其實這件產品還有缺點」、「新菜單我放在文末」等等。
但是到最後,事件的原因、產品的缺點、新菜單根本都沒有出現在文章內。
有些文章也是這樣(包含小說)。
開頭或者途中提了什麼,後面那件事情就消失,該交代的沒有交代,讓關注到這部分的讀者想要大喊:WTF!
這種情況只能靠作者自己勤勞檢查,或者丟AI問AI有沒有文章還說明不詳盡的部分。
■善用譬喻與形容詞
戰國時的名家惠施曾與魏王有過一段對話。
大意是魏王希望惠施不要用譬喻,直接講道理。但惠施不同意,還反問魏王:「如果大王不知道彈弓長什麼樣子,我說彈弓就是彈弓,大王懂嗎?」
利用譬喻也是讓讀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論述。
而「文筆好」的作者可能會開始「開無雙」,把運用譬喻、使用形容詞當成自己炫耀詞彙的舞臺,最後模糊了文章的焦點。
所以在這裡,我所提到的「善用譬喻與形容詞」是在不影響文章結構的情況下運用的,並且還需要依照你文章想要呈現的內容與風格搭配,才能寫出「真正」文筆優美的文章。
■閱讀的舒適感
可能有人覺得這點很玄。
因為讀者讀起文章來舒不舒服根本見仁見智,每個人喜好的文章風格也不同。
真的嗎?
原本我也很贊同這點的,甚至因為自己的喜好很偏狹,所以是上述立論的擁躉。
嘿!但是現在我要回頭打自己的臉。
其實,文章在閱讀是否舒適是有一定的標準的。
對了!這裡不僅僅是說排版,我們這裡不說這個。
除了文章要流暢以外,我們要避免說冗言贅字(利用發聲唸出來,拜託一定要發聲,有沒有聲音差超級多,如果你不能唸,請語音軟體幫你唸),還要避免生澀辭彙。
如果你的文章中有必要用到艱澀的、罕見的辭彙,也請補述說明。
▲精煉你的文章結構──是的任何文字作品都是!
好啦!接下來進入我們的重點──也就是文章結構!
除了我們在學校作文中學到的「起承轉合」外,有沒有更細緻的部分?
這時候不免就得提到「八股文」這種多數現代人明明連寫都寫不來、也不曾深入認識,就被罵到臭頭的文體。
一、從八股文認識文章結構
簡單介紹一下八股文的結構,順便帶一下「起承轉合」,這邊直接節選並重新編輯、分段,格式名稱直接引維基百科。
△起:點題
■破題
解釋(文章)題目字面意義。
■承題
承襲破題,從中取重點申論,需簡潔明快。
△承:以題意為基礎的闡述
■起講
概括書寫題意、講解題旨。
■起股
議論題旨,展現作者的想法。
△轉:如果不是故事的轉折點,那就是作者想法的重心,需支撐自己的論述
■中股
文章重心,進一步講解自己的想法、闡述概念。
■後股
延展自己的概念或支撐(鋪墊)自己的概念,需踏實論述,展現概念精神主體。
△合:收束文章,進行結尾
■束股
回應(回顧)自己的論述,重新點明題旨,大概是「所以說啊!」這種感覺。
■大結
講述結論,發揮自己的想法。
二、起承轉合(與八股文)的用意
經由前段,我們可以知道現在作文教的「起承轉合」其實就是八股文的簡化版。
這種架構的用意是什麼?
幫助你不要說廢話、不要寫流水帳,直接寫重點。
如果你有經歷早期的部落格/網誌時代,一定曾經看過許多非專業KOL的文章,裡面充滿著東拉一個、西扯一個的文字,看完整篇後發現跟題旨毫無關聯。
喔對了!在那時候,我也是其中一個(笑)。
而這種有規定讓你照著寫的模板結構(起承轉合與八股文)的用意是什麼呢?
對於作者而言可以釐清頭腦思路,讓想法更加清晰,同時也是反思的過程;
對讀者而言則可以節省閱讀成本,甚至是溝通成本。
大概就像是那無聊得要死的公文格式一樣,當大家都按照公文格式寫,就不會有不清不楚的狀況了。
如果你是一位KOL,或者是任何一位文字工作者,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格式要求跟什麼很像?
推銷文章。
其實也就是SEO文章、知識型文章。
沒有廢話、直述重點,說清楚自己想法的同時,務必求一擊中的、打中讀者內心。
當你認識到學校的作文教你那些看似無聊的起承轉合並不是毫無用處,其實真正的用意是在讓你學會整理你的思考,並且將你的思想整理、輸出成結構嚴謹且說服力滿點的文章時,你就不會再說學校教的作文沒有用了。
喔!順便提及一點。
作文低分通常都是結構鬆散、東拉西扯且遲遲沒有講到重點的緣故。
▲重點是要言之有物
如果你有前往維基百科查詢八股文的結構,可能會發現它在每一個段落還規定是否要對偶以及字數限制等等。
為什麼要講求格律?因為易讀。
為什麼要字數限制?防止寫作者廢話。
文章的結構能夠看出作者的整合歸納能力,字數限制是考驗作者抓重點的能力。
至於格律(像是對偶、排比等文法呢?),那其實是考驗作者的表達能力──怎麼樣將自己的闡述使人琅琅上口(記憶深刻),某方面來說,我們也可以說這是宣傳能力。
我們這篇不是在說八股文,而是在談文章結構。
當文章結構嚴謹,甚至有字數限制之時(例如作文,例如有字數規定的投稿項目與比賽),除了抓緊結構外,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當然是內容啦!
△重視結構,更要重視內容
寫作是一種需要運用到全面性能力的創作。
雖然我總說市場機制,扣除機運(時運)以外,那就是作者本身要肯寫,並且藉由書寫的過程中慢慢進步、慢慢調整。
我們的「文筆」不會在一開始就很成熟,但我們可以慢慢磨練,好好表達出自己所想表達的事。
不管是小說、故事、談論時事文章、任何性質的心得與記事等等,在我們轉化自己的思想與經驗並且輸出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是你想要表達的內容。
那結構有什麼用途呢?
幫助你的想法更容易傳達到每一名讀者的心中。
讀者閱讀到的資訊越紮實、越豐富、越有條理,作者本身的可信度越高,最後就能夠慢慢累積成口碑。
▲結論
八股文之所以被詬病,學校作文之所以被貶低,都來自於眾人(作者與評論者)偏執的捨本逐末,導致原本良好的應用方式逐漸被扭曲(或者說嚴重的,是被汙名)。
所以這篇雜談並不是要跟你說「結構多好多好」,而是要跟你說「在你擁有豐富想法與內容的基礎下,結構可以幫助你的文章更上一層樓,顯得更加專業」。
記得,別忘記優先次序。
下次在寫文章時,不妨檢查一下自己的文章結構是否紮實。
不完全按照學校教的也可以,但如果你不知道從哪邊下手,那就從最經典的「起承轉合」開始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在我發布的平臺上追蹤我、分享我的文章,也歡迎拜訪下列網站:
個人網站(穆如清風):https://www.deardeer.name
粉絲專頁( 圓糰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3744204457
期待你的留言與分享。